哲学是否“科学”
- Danni Danni
- Jul 1, 2024
- 3 min read
我对哲学很感兴趣,所以接下来我会谈哲学这个专业是否“科学”。我认为哲学是不“科学”的。这像一个伪命题,因为我在从哲学的角度(甚至于哲学上对“科学“的定义)来说明哲学是不”科学”的。其最主要原因便是哲学的“争议性”。首先,参考逻辑实证主义和卡尔·波普尔提出的可证伪性,我提出我认为的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的必要条件:
1) 归纳性——科学是依靠理性从普遍性推理到特殊性,而从特殊个体到普遍规律的推理是不科学的。
2) 实验可验证性——科学是可以通过大量实验所验证的,不能被验证的不叫做科学。
3) 可证伪性——科学不仅通过证实来确定,还需要通过反驳来确认;只有无法找出不符合案例才能证明是科学的。
带着这样三个条件,让我们来审视哲学。哲学是一门包容性强的学科,涵盖了很多方面;作为前提,本文探讨的是广义上的哲学,并没有细化到对每个分支科学性的探讨,因此判断仅作参考,且不代表所有哲学类目都是不科学的。
第一,哲学是不完全具有归纳性的,一些从普遍性推理到特殊性,一些从特殊性推理到普遍性。最典型的就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笼统上来说,理性主义者认为我们通过推理来得出结论;经验主义者认为我们通过经验来得出规律。其中,所谓“推理”,依靠的是人类作为理性存在,具有理性思考的能力。一些理性主义者提出我们共享某些先天能力,使得我们能通过理性推理出相同的结论。从这个角度来看,哲学是从人类普遍拥有的能力出发得到普遍性的结论。与其相反,人类通过“经验”(个体案例的堆积)来得到普遍性的规律,最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人类通过不断尝试才得出哪些植物具有药物作用。这两种理论不分上下,很难说哪种占据上风,所以哲学·是不完全具有归纳性的。
第二,哲学不具有实验可验证性与可证伪性。因为这两个条件的论述过程相似,就放在一块说了。很多哲学类目,例如道德哲学、心灵哲学、政治哲学等,都无法从现实实验出发验证真伪。著名的电车难题有着从不同道德准则出发的不同答案,哲学家们也没有讨论出个孰优孰劣。可以说,主流的道德准则(美德伦理、结果主义、道义论)都更像是信仰,仅提供不同参考答案,而不是像科学一样提出标准答案。有关心身问题,哲学家们有很多不同的理论,比如副现象论、偶因论、平行论等等。哲学家们都是通过推理以及思想实验得出的理论,现实中并没有足够多的案例能够佐证这些理论,甚至哲学家们还提出了很多相互驳斥的反例来削弱彼此的理论。相同的模式也可以运用在政治科学当中。政治哲学当中很多研究方向都是理论化的模型:以赛亚·伯林提出的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归纳分类哲学家们提出的对自由的不同概念;权力话题下的精英主义(以柏拉图为代表)和政治多元化(比如迈克尔·欧克肖特)为当权者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支持以上理论的成功案例,但是每种理论都有相应的支持案例,这就无法说明一种理论是对的,而另一种是错的,从而达成了实验可验证性而没有达成可证伪性。
哲学“不科学”的主要原因源自于这门学科的矛盾性。哲学家们无法在任何一个哲学领域给出一致的回答,这就导致了各种理论百花齐放的现象,也就导致了这样一门争议性大的学科无法被称作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但是退一步来想,大众普遍认为物理学可以被称作科学,但是物理学的尖端领域同样有很多不确定性,这么看我愿意称哲学为“萌芽的科学”。
Comments